投稿

10月, 2020の投稿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新南向政策與南太島國關係 : 以日澳為師 美中對立下國際新情勢研析與建議論壇   109/9/30 --- 王文岳助理教授論文之與談稿 林賢參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          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對象的 18 個國家,雖然包括大洋洲的澳洲與紐西蘭,卻把位於紐澳周邊的南太平洋 14 個島國排除在外。在新南向政策啟動之際,我國在南太島國擁有 帛琉、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等 6 個邦交國,如果是以其經濟規模太小而予以排除,凸顯出蔡政府的政策規劃欠缺整體外交戰略思維。     事實上,在陳水扁政府時期,曾於 2006 年 9 月在帛琉召開 第一屆「台灣與太平洋友邦元首高峰會議」 ,我國在南太 6 個邦交國均與會,並發表 「帛琉宣言」 ,強調要在 「 能力建構 」、「 經濟發展 」、「 社會文化 」等三大領域進行合作,並將落實「 執法訓練 」、「 數位政府 」、「 觀光 」、「 醫療衛生 」、「 替代能源與環境保護 」、「 經濟夥伴 」、「 農漁業合作 」、「 南島文化 」等 8 項合作計畫。翌年 10 月 12 日,則在馬紹爾群島召開第二屆峰會,以「邁向一個健康、活力的綠色太平洋社區」為主題,為我與南太友邦多邊合作建立良好的機制。其後,雖然 馬英九總統曾於 2010 年 3 月訪問南太 6 個邦交國,蔡英文總統於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3 月分別出訪吉里巴斯以外的南太 5 友邦,陳水扁政府所建構的「台灣與太平洋友邦元首高峰會議」機制卻未能持續舉辦下去。         另一方面,中共則基於整體海權發展略戰略的規劃,積極對南太進行外交攻勢,並且將南太列為其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環。 中共邦交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於 2018 年 11 月,利用舉辦亞太經合會 (APEC) 非正式領袖會議的機會,不但邀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國事訪問,並且邀集部分南太島國領袖與習近平舉行小型峰會,由此可見中共已成功擴大在南太影響力。在此基礎下,中共於 2019 年 9 月 16 、 20 日,分別與我邦交國馬紹爾與吉里巴斯建交,正凸顯中共在南太外交攻勢的猛烈。因此,為確保我國在南太外交陣營,我國應該加強與美日澳等國合作,並且仿效澳洲與日本強化南太外交的作法。 澳洲總理出訪南太挹注援助資金補破網        視南太島國為後
イメージ
   2020/09/30 「美中對立下的國際新情勢研析與建議」論壇 活動照片 發表人論文 ( 全文 ) 邱達生 : 疫情下的印太區域經貿新秩序 - 臺灣的機會與挑戰 印太區域的經貿秩序可能出現典範移轉,兩個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美中貿易戰以及 COVID-19 疫情。世界衛生組織( WHO )證實 COVID-19 病毒在 2019 年已經出現,但是其對國際經濟的衝擊始於 2020 年。 1-2 月首先衝擊中國經濟,中國以封城方式因應,由於中國是原料加工與組裝中心,此刻部分產業跨國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 3 月起,中國逐步復工,但是此時疫情蔓延至歐美先進國家。各國亦採取封城鎖國方式來控制疫情擴散,致使經濟行為與活動改變,歐美終端需求萎縮。雖然歐美皆在 4 月起逐步解封,讓一部份的經濟活動恢復;然因疫情依舊嚴峻,社交距離的限制下,經濟景氣復甦力道相當有限。 2020 年第一季初的中國封城、管制引發的斷鏈危機,讓在中國經營的外企著手準備將產線移轉至其他地區。美國川普政府指控中國惡意隱匿疫情導致世界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開始籌劃、進行供應鏈的去中國化,籌組「可信任夥伴聯盟」。美、中兩國在 2019 年歷經多回合貿易戰,包括關稅戰與科技戰,終於在 2020 年 1 月 15 日洽簽「第一階段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購買美國商品與服務、尊重智財權,並停止強迫技轉及操縱匯率。然而 COVID-19 疫情導致美、中兩國關係再度緊張、惡化。後疫情時代可能形成美、中各自為核心的經貿區塊對抗之局面;典範移轉在所難免,進而形成新的經貿秩序。對臺灣經濟而言,將會出現新的契機,然而也將伴隨一定程度的困難與挑戰。 COVID-19 疫情對國際經濟的衝擊 圖一、全球經濟成長率( % )回顧與預測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 IMF ), 2020 年 6 月。 以 IMF 預測數據來看, COVID-19 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已經超過 2001 年的數位經濟泡沫化,以及 2008-2009 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雖然 2019 年因為美中貿易戰;全球貿易額大幅下滑,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僅達 2.9% ,是為 2010 年以來的相對低點。然而 IMF 預期 2020 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相較於基期已然偏低的 2019 年,恐將出現 -4.9% 的悲觀數值。 東亞及南亞國家之間的貿易主要是中間財的貿易;印